在屆乎30至60歲的人士中,有百分之44 的男性及百分之28的女性會經常性的打鼻鼾,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然而,打鼻鼾可影響個人健康和生活質素,甚至打擾 家人,嚴重的更須求醫治理。
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屬於與睡眠有關的呼吸失調疾病。患者會因呼吸道受阻,或因腦部控制呼吸功能的中樞受損,而不斷「扎」醒,不能好好地睡眠。
睡眠窒息症的病徵:
- 經常發出吵耳的鼻鼾聲
- 整夜因間歇性停止呼吸而甦醒
- 起床後仍覺疲累
- 早上感到頭痛
- 記憶力衰退及不能集中精神
- 脾氣變得暴躁
- 男士性機能減退
不過,部份患上睡眠窒息症的人士並沒有明顯的病徵。有些人則誤以為經常感到疲倦或打鼻鼾是正常的現象,從而忽視病徵。
睡眠窒息症的類別
-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是較常見的睡眠窒息症類別。當呼吸道受阻 時,空氣不能暢通地進入肺部,導致血氧量下降,令腦部及其他器官同時缺氧。男士、過重、下臉及口部細小或舌頭於口部比例上較大的人士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機會較高。此外扁桃腺脹大亦是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小童患者中較為顯著。另外,吸煙者 (已戒煙的除外)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機會,亦較非吸煙人士高出3倍。
- 中樞性睡眠窒息症(Central Sleep Apnoea) 中樞性睡眠窒息症發作時,呼吸會因呼吸功能及頻律受擾亂而變得不正常。這情況通常是由於腦部呼吸中樞受創傷、因中風或其他疾病所影嚮,令腦部無法維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另外, 有醫學研究顯示,中樞性睡眠窒息症與嚴重心臟衰竭有連帶關係。
- 混合性睡眠窒息症(Mixed Sleep Apnoea) 混合性睡眠窒息症概指一些同時患有阻塞性及中樞性睡眠窒息 症的人士。
睡眠窒息症可引致的併發症
由於睡眠窒息症患者在睡眠中呼吸道經常受阻,若不及時治理, 會增加患以下疾病的風險:
- 高血壓
- 心臟病
- 充血性心衰竭(心臟未能把血液壓送到體其他器官)
- 心律不正
- 中風
- 頭痛
- 性功能減退
如何辨別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
市面上有不同的基準測試,可確認出一個人有沒有出現過度的睡意 - 即在一般人能保持精神奕奕及醒覺的情況下,仍感睡意。 「Epworth嗜睡計算表」(ESS) 是其中一個常用的簡單自我評估測試,可供醫生作為初步參考,以作適切跟進。「Epworth嗜睡計算表」是明德國際醫院及明德醫療中心例行身體檢驗的指定項目之一。
Epworth 嗜睡計算表 (ESS)
0= 未曾發生
1= 很少機會
2= 中等機會
3= 很大機會
1. 坐著和看書時 |
0 |
1 |
2 |
3 |
2. 看電視時 |
0 |
1 |
2 |
3 |
3. 在公眾場合坐著靜止時(如在戲院裡或開會中) |
0 |
1 |
2 |
3 |
4. 坐車連續超過一小時 |
0 |
1 |
2 |
3 |
5. 下午可以躺下休息時 |
0 |
1 |
2 |
3 |
6. 坐著與別人交談時 |
0 |
1 |
2 |
3 |
7. 午後安靜坐著時(沒有酒精影響下) |
0 |
1 |
2 |
3 |
8. 坐車時當交通停頓數分鐘時 |
0 |
1 |
2 |
3 |
如總分超過10分,便應求醫並作更深入的跟進。
睡眠監察
欲得到更精準的診斷,就須向醫生求助。醫生可能會建議求診 者於「睡眠室」或特別功能病房中接受整夜的仔細睡眠監察。明德國際醫院備有此專門用作睡眠觀察 的病房,供全面PSG睡眠測試用。PSG測試會量度睡眠時呼吸的力 度及流通量、血氧度、心跳及心律、處於不同睡眠階段的時間、 睡眠時的姿勢以及四肢的活動。
為預先妥善準備進行PSG測試,病人須於測試當日停止服用提神 的食品,如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助眠的藥物,如帶睡意的防敏感 藥或咳藥。另外,病人必須讓主診醫生事先得悉日常服用的所有 藥物。
初步的報告會於測試後的首個工作天得出,並會交予主診醫生作 分析及跟進。
治療方案
保持上呼吸道暢通是治療睡眠窒息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正氣壓睡眠呼吸機」(或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便是常用的治理儀器。醫生參考PSG測試結果後可能會建議患者在家中以「正氣壓睡眠呼吸機」。患者每逢睡眠就使用此儀器。使用時,患者須配載一個連接著正氣壓吹氣機的鼻罩。
至於患有輕度至中度睡眠窒息症的人士,醫生會考慮動手術來開通呼吸道。 其實,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戒煙、保持適當的體重及多做運動,便可改善睡眠質素。另外,有研究指出,睡前若能分別避免喝酒及服用鎮定藥品,並且打側身體睡眠,可減少受鼻鼾困擾。
明德國際醫院及旗下明德醫療中心與耳鼻喉專科醫生,為患者提供全面性評估、診斷及治療方案,以針對以下不同睡眠窒息症:
-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 中樞性睡眠窒息症
- 混合性睡眠窒息症
如你想約見我們的醫生,請立即致電 2537 8500 或點擊網上預約:
以上文章只提供一般健康資訊,不能視作為專業意見、診症或治療,並切勿依賴成醫生建議。